当前,全球城镇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。2018 年,城市人口已占据全球总人口的 55%,权威预测显示,到 2050 年这一比例将攀升至 68%。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,为房地产开发、建筑设计、工程施工等行业带来广阔市场空间,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呈井喷之势。然而,在这股建设热潮背后,潜藏着不容忽视的环境隐忧。

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研究数据表明,全球近 40% 的能源相关碳排放源自建筑领域。与此同时,人类寿命不断延长,全球首位 150 岁长寿者或许已降临人间。这使得城市不仅要满足住房刚需,更需大力兴建医疗设施;加之生活数字化转型加速,数据中心等数字基建需求也与日俱增。人口增长、老龄化加剧、数字化转型的三重叠加,正给地球资源承载能力带来巨大考验。因此,走可持续城镇化道路迫在眉睫,而提升建筑碳效率,无论是新建项目还是既有改造,都成为关键突破口。
尽管建设可持续城市意义重大,但推进过程却面临重重阻碍,首当其冲的便是资金吸引难题。建筑行业长期依赖混凝土等传统材料,如何说服投资者将目光投向更环保的新型建造方式?
信息迷雾:可持续投资的绊脚石
阻碍环境友好型投资的核心症结在于信息缺失,投资者难以判断项目的可持续性及环境效益。法国巴黎银行 2023 年针对资产所有者、私募股权机构的调研显示,超 70% 受访者坦言,“数据不一致、不完整” 是践行 ESG(环境、社会和治理)投资原则的最大障碍。
建筑行业长期缺乏碳排放数据,尤其是隐含碳排放的量化难题。这一指标不仅涵盖原材料开采,更涉及生产加工全流程,因其复杂性和测算难度,长期处于 “黑箱” 状态。不过,随着精准环境评估工具的涌现,以及政策监管框架的完善,这种局面正在扭转。
政策破冰:法规引领行业变革
法国、丹麦、荷兰等国率先对建筑运营碳排放与隐含碳排放实施监管,推动欧盟层面的立法突破。自 2024 年 5 月起实施的欧盟新版《建筑能效指令》,从两大维度重塑行业标准:一方面,强制要求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;另一方面,开创性地将隐含碳排放纳入考量。指令明确,2028 年起欧盟大型新建建筑需公开碳排放数据,2030 年覆盖所有新建项目,并同步设定碳排放上限。这一系列举措,有望成为全球建筑碳管理的示范样板。
当然,法规落地离不开技术支撑,碳排放计算器正是关键工具。
精准测算:碳计算器破解投资困局
投资决策的核心在于风险与收益评估。在建筑领域,可持续材料的环保优势已得到初步验证。以斯道拉恩索赫尔辛基新总部为例,木材替代混凝土的设计,使建筑使用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直降 35%。但隐含碳排放如何量化?这成为投资决策的关键盲区。
如今,建筑产业链各方可借助专业碳计算器(如斯道拉恩索研发的工具),精准测算从原料生产到运输全链条的碳排放数据。结合环境产品声明(EPD)报告,还能深入了解材料回收利用的环境效益,为投资决策提供完整数据图景。
部分可再生材料更具独特优势,以大规模木材为例,其不仅生产环节低碳,还能长期固碳,是唯一兼具结构性能与储碳功能的商用材料。斯道拉恩索总部的木质结构已封存 6000 吨二氧化碳,预计百年内持续发挥碳汇作用,充分彰显木材建筑的可持续价值。
未来展望:低碳建筑驱动经济新增长
面对城镇化、老龄化、数字化三大趋势,住宅、医疗、数据中心等建筑需求持续攀升。当下,我们已掌握大规模木结构建筑的环境评估工具,这不仅是建筑行业绿色转型的技术支撑,更是撬动可持续发展资本的重要杠杆。唯有把握机遇,方能推动建筑环境的根本性变革,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双赢。
声明: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,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